包编号01 下肢康复训练机(下肢机器人)技术参数要求 |
序号 |
技术项目 |
技术要求 |
1 |
直立步行训练,加强感觉反馈、提供客制化训练、5分钟内完成上机、多重防护装置,改善患者下肢肌力。 |
具备 |
2 |
患者步频调节范围:1-70步/分钟 |
具备 |
3 |
患者步长调节范围:10-55cm |
具备 |
4 |
臀靠骨盆支撑,采用臀靠双固定模式。 |
具备 |
5 |
采用远端驱动模式,采用电机驱动脚踏,远端驱动步行训练。 |
具备 |
6 |
电动大腿、小腿机械外骨骼长度调节功能。 |
具备 |
7 |
体重支撑系统:三点承靠方式,可以从腹部、髋部与膝盖支撑病患,让病患可以用自然的姿势站立在设备上,全负重式提高康复效果。 |
具备 |
8 |
多种步态训练:提供三种以上步态训练方式,可以依照不同病患的康复目的来选择最适合的训练方式。 |
具备 |
9 |
预设训练程序:提供十种以上预设训练模式,使用者可以依据训练目的快速选择需要的训练方式。 |
具备 |
10 |
客制化训练方案:要求提供客制化训练参数调整的功能,可以根据训练目的调整步态轨迹、行走步频、步距与训练时间等参数。 |
具备 |
11 |
患者训练记录与报告:本系统的患者管理系统可以管理患者基本数据、训练参数与训练记录。在每次训练后记录并储存患者行走训练的结果,包含训练轨迹、距离、髋、膝活动度与训练步数等,并可打印报告。 |
具备 |
包编号02 上肢/下肢振动康复训练器技术参数要求 |
序号 |
技术项目 |
技术要求 |
1 |
适用于神经损伤、骨损伤及运动损伤患者,如肌无力、高肌张力、慢性肌肉骨骼疼痛、肌痉挛、结缔组织软化、骨质疏松症、平衡功能异常、本体感觉缺失、慢性疲劳综合征、水肿等。也可以用于健康人群和运动员,缓解疲劳,改善身体状态。 |
具备 |
2 |
振动过程模拟人体正常行走时骨盆运动模式,睡8字形振动方式。 |
具备 |
3 |
可以实现上肢及肩部训练。适用于不同体位下振动,一人使用,或多人使用。 |
具备 |
4 |
具备上、下肢全身振动功能:绳索系统将振动刺激传递至上肢,平板将振动刺激传递至下肢及躯干,从而实现全身振动训练。 |
具备 |
5 |
要求训练体位多样性,可在站位、坐位、卧位、跪位等不同姿势下训练。 |
具备 |
6 |
显示器,实时反馈训练信息:可设置训练时间、训练频率及交变频率,并在训练过程中实时反馈给操作者和使用者。 |
具备 |
7 |
具备训练体位引导,教练式功能,以图片式训练体位引导、视频演示引导方式。 |
具备 |
8 |
要求预设专业训练方案:内置100种以上训练处方,菜单式引导,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每个方案均已设定好训练时间和频率,有体位摆放图片引导。 |
具备 |
包编号03 康复训练器技术参数要求 |
序号 |
技术项目 |
技术要求 |
生物反馈训练 |
1 |
对称训练柱状图模式、协调性同步训练、对称训练公路模式、被动模式。 |
具备 |
训练模式 |
2 |
主动训练 |
具备 |
3 |
助动训练 |
具备 |
4 |
被动训练 |
具备 |
5 |
对称性训练 |
具备 |
6 |
等动训练 |
具备 |
7 |
功率训练 |
具备 |
8 |
为了提高病人的主动训练的积极性,系统内置多款情景训练模式。 |
具备 |
包编号04 高级矿物蜡泥疗制备系统(搅拌箱/加热箱)技术参数要求 |
序号 |
技术项目 |
技术要求 |
1 |
泥蜡需具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具的试验报告 |
具备 |
2 |
加热箱温度范围:≥85℃ |
具备 |
3 |
最大温度≥110℃,高温消毒 |
具备 |
4 |
物理温度显示器能实时显示温度 |
具备 |
包编号05 天花板提升移送系统技术参数要求 |
序号 |
技术项目 |
技术要求 |
1 |
既可以实现单方向步行训练,也可实现转弯式步行训练。 |
具备 |
2 |
轨道可根据建筑结构特点,使用防水安装部件独特的自攻卯榫加固的安装方式,安全稳固美观。 |
具备 |
3 |
提升重量:≥200Kg,最大提升高度:≥1800mm,驱动电机移动速度≥100厘米/每分钟,根据负载调整。 |
具备 |
4 |
双充电电池供电 |
具备 |
5 |
电缆控制插接站式充电,安全方便,吊机内镍氢蓄电池有低电量显示,提示系统。 |
具备 |
6 |
为保护患者安全设有具有紧急停止功能,一旦紧急停止自动将患者降落。 |
具备 |
7 |
自动感应拉拽现象,一旦出现自动停止、悬吊机自动回程。 |
具备 |
8 |
如果电动紧急降低不能使用,可以在无护理人员干预的情况下人工降低升降机的高度到达安全位置。 |
具备 |
9 |
内置一个诊断屏幕 |
具备 |
10 |
设有紧急下降与手动紧急下降功能。 |
具备 |
意外情况报警功能 |
11 |
负重带上没有重量 |
具备 |
12 |
负重带到达底部位置 |
具备 |
13 |
负重带到达了顶部位置 |
具备 |
14 |
负重带缠绕卷曲 |
具备 |
15 |
提升系统过负载 |
具备 |
包编号06 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技术参数要求 |
序号 |
技术项目 |
技术要求 |
1 |
操作平台:要求采用独立笔记本电脑作为操作平台,配置不低于:i5系列CPU,4G内存配置。 |
具备 |
2 |
为保证运行安全,床体控制装置应不低于2个直线电机;训练驱动装置采用高品质伺服电机。 |
具备 |
3 |
床体具备后仰功能,能充分拉伸髂腰肌,缓解髂腰肌痉挛和挛缩,床体后仰角度范围:0-10°。 |
具备 |
4 |
站立角度检测采用无接触角度传感技术,非接触式检测、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高灵敏度。 |
具备 |
5 |
要求采用多种训练方式,具备被动模式、主被动模式。 |
具备 |
6 |
跟踪模式,设备能实时跟踪显示患者腿部受到电机扭矩的大小,监控患者的训练状态。 |
具备 |
7 |
评估模式:设备能显示患者左右腿在训练中的僵硬度,判断患者训练前/后的张力变化及肌力等级。 |
0-60NM |
8 |
痉挛侦察功能:自动检测患者训练异常,当痉挛发生时可自行解除。 |
具备 |
9 |
床体升降高度范围 |
45-86cm |
10 |
升降行程≥40cm,以适应患者从轮椅转移至床体。 |
具备 |
11 |
床体站立角度范围 |
≤80° |
12 |
腿长调节范围 |
0-25cm |
包编号07 智能温热牵引系统技术参数要求 |
序号 |
技术项目 |
技术要求 |
1 |
牵引力精确:有自动检测功能、自动补偿功能。 |
具备 |
2 |
牵引体位科学:膝下应用三角枕调节受力位置;腰背部床体凹凸截面设计。 |
具备 |
3 |
上身固定采用腋下摆臂和胸部两种固定方式。 |
具备 |
4 |
安全设置:颈腰牵引都配有紧急停止开关 |
具备 |
5 |
自动故障检测,以不同代码指示故障,停止治疗,故障排除后方可正常使用。 |
具备 |
6 |
牵引力 |
1-99Kg |
7 |
牵引时间 |
0-99秒 |
8 |
牵引模式:至少具有主副牵引、连续牵引、间歇牵引。 |
具备 |
9 |
输出通道 |
双通道 |
包编号08 高性能磁场刺激仪技术参数要求 |
序号 |
技术项目 |
技术要求 |
1 |
主机 |
具备 |
2 |
操作系统:液态内循环冷却系统,非风冷或静态液冷或外循环液冷。 |
具备 |
3 |
刺激线圈最大磁感应强度 |
1.0T-6T |
4 |
脉冲上升时间:至少包括60μs±20μs,输出脉冲宽度:至少包括340μs±50μs |
具备 |
5 |
输出脉冲频率:0Hz-100Hz可调 |
具备 |
6 |
软件功能:可实现互联网功能,病人档案管理,专家方案,自定义治疗方案,海量储存;实时线圈温度显示,MEP信息显示。 |
具备 |
7 |
检测模式 |
具备 |
8 |
具备运动诱发电位(MEP),用于捕捉肌电信号(EMG),并可以在显示器上显示波形。 |
具备 |
9 |
通道数:2通道 |
具备 |
10 |
采样率不低于100KHz |
具备 |
11 |
传输方式:有线传输,非无线传输,确保信号稳定。 |
具备 |
12 |
最小分辨率:≤0.1μV,频率测量范围:1Hz-25KHz。 |
具备 |
13 |
刺激模式 |
具备 |
14 |
单脉冲(sTMS)、重复脉冲(rTMS)、复合刺激(TBS)等多种刺激模式自由调整。 |
具备 |
15 |
具有手动刺激和按程序程控刺激的功能 |
具备 |
16 |
定时时间按照方案的需要设置,在预定时间(方案的总时间)到达后设备自动终止磁场输出,允差:±10%。 |
具备 |
17 |
触发输出 |
触发脉冲波宽350μs±50μs |
18 |
触发输入 |
输入脉冲波宽≥16μs |
包编号09 双轴平衡测试系统技术参数要求 |
序号 |
技术项目 |
技术要求 |
1 |
系统不仅可实现患者双轴平衡能力的评估及训练,也必须满足以下功能:坐位、四点跪位、立位、轮椅上等的重心转移和重心控制训练,还可以用于由坐位至站位的起立训练,前后迈步的重心转移训练等。 |
具备 |
2 |
根据评估患者的重心移动轨迹判断疾病的类型以及找出患者平衡障碍的原因,从而进行针对性训练。 |
具备 |
3 |
通过3D游戏软件,可以实现动态平衡的训练,同时患者在一个稳定的平面上进行训练可以确保安全性。 |
具备 |
4 |
双轴平衡的采集可以实现重心移动轨迹、轨迹移动面积以及稳定极限的评估评定。 |
具备 |
5 |
可选择不同难度、速度、等级来提高病人的训练兴趣。训练结果可自动存储记录,方便进行纵向对比。 |
具备 |
6 |
3D游戏可以实现三维空间的变化,游戏参数不需要停止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可以实时修改。 |
具备 |
7 |
四块平衡板均可拆卸拿出单独使用或随意搭配使用,应用灵活多变,满足临床不同的治疗需要。 |
具备 |
8 |
系统应用成熟,国内现有临床用户不少于30个。 |
具备 |
9 |
最新版本中文操作软件,软件界面全面采用图标式设计,各项标准功能全部单独用图标显示,方便临床操作选择使用。 |
具备 |
10 |
双轴平衡测试训练系统:精度:0.1Kg,最大负荷:200Kg。可以测试患者实时前后、左右压力分配比例,并实时显示重心轨迹,还可以做由坐至站的下肢控制训练。 |
具备 |
11 |
多游戏模块,包括ADL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手眼协调性训练、颜色辨别、空间辨别、追踪能力、行为先后顺序训练、目标导向训练、集中训练、神经肌肉控制训练等。 |
具备 |
包编号10 肢体康复训练设备技术参数要求 |
序号 |
技术项目 |
技术要求 |
1 |
尺寸要求:高度≥90㎝;宽度≥50㎝;长度≥50㎝。 |
具备 |
2 |
电源需求:220-240V/50-60Hz |
具备 |
3 |
电机要求:可连续运转、无噪声、高平稳性。 |
具备 |
4 |
运动方式至少具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电机助力运动。 |
具备 |
5 |
痉挛控制系统:智能识别痉挛,运动方向自动改变,以减轻、消除痉挛。 |
具备 |
6 |
电机助力运动:起始阻力为0,可协助(0-2级)肌力的病人做主动运动。 |
具备 |
7 |
对称性训练:主动运动时,可显示左右肢力量分配的对称性训练。 |
具备 |
8 |
高肌张力显示:对患者的肌张力随时处于监视状态,以数值显示,并予以缓解、降低。 |
具备 |
9 |
平稳驱动系统:训练开始和结束或者发生痉挛时,要求运转速度缓慢增加或降低,最大限度地保证训练者的安全。 |
具备 |
10 |
训练分析报告:训练结束时可提供里程、时间、肌张力、做功、热能消耗左右肢力量分配情况等数据,供治疗师了解患者的状况。 |
具备 |
11 |
训练模式:包含标准模式和专家模式 |
具备 |
12 |
踏板转动幅度调整:踏板半径可以调节;护腿长短可根据患者小腿长度进行调节。 |
具备 |
包编号11 康复治疗悬吊运动站技术参数要求 |
序号 |
技术项目 |
技术要求 |
(一)悬吊治疗工作站 |
1 |
移动横梁(钢质)双滑轨可移动悬吊训练器系统 |
具备 |
2 |
可做立式(地面)安装。 |
具备 |
3 |
悬吊绳长≥5m,最大承重≥200Kg(2根) |
具备 |
4 |
基本型训练器最大承受150Kg(3台) |
具备 |
5 |
旋转训练器(专用于适合身体任何需要旋转的部位),承重≤200Kg。 |
具备 |
6 |
低阻力弹性黑绳,长30cm,最大承重10Kg(2条)。 |
具备 |
7 |
低阻力弹性黑绳,长60cm,最大承重20Kg(2条)。 |
具备 |
8 |
高阻力弹性红绳,长30cm,最大承重10Kg(2条)。 |
具备 |
9 |
高阻力弹性红绳,长60cm,最大承重20Kg(2条)。 |
具备 |
10 |
不同规格的悬带,便于悬吊起身体不同部位。 |
具备 |
11 |
配件:墙式收纳悬挂器(1个);解绳器(1个)。 |
具备 |
12 |
能提供系列骨科、偏瘫方面的技术培训。并有原厂支持的系列技术课程和技术操作使用说明书,培训后提供国际认证证书。 |
具备 |
(二)三段床 |
13 |
框架材质:铁框架加表面喷塑处理 |
具备 |
14 |
升降高度:46-90cm |
具备 |
15 |
调节需要时间:约30秒 |
具备 |
16 |
第一段长度40cm可调节角度:-45度到40度 |
具备 |
17 |
第二段长度54cm |
具备 |
18 |
第三段长度93cm,可调节角度:0°到80°。 |
具备 |
包编号12 手功能综合康复系统技术参数要求 |
序号 |
技术项目 |
技术要求 |
1 |
具有≥12个不同手部功能模块评估功能,能够测量出手部各活动具体数值,根据测量的具体数值设置为训练的目标。 |
具备 |
2 |
不少于11块配重堆设计,能根据需求增减阻力,有效地保证患者手指在训练中的安全,适合不同康复阶段患者训练,阻力调节范围:250g-2750g。 |
具备 |
3 |
桌面高度可电动调节升降,满足不同身高患者。 |
具备 |
4 |
12种全方位训练装置 |
具备 |
5 |
前臂旋转训练:手部特殊控制器,逐渐递增阻力,训练患者的前臂旋转活动度。 |
具备 |
6 |
手部屈伸训练:逐渐递增阻力,进行渐进式训练,改善手指的关节活动度,增大肌力。 |
具备 |
7 |
手指捏力训练:逐渐递增阻力,训练患者拇指与四肢的捏力。 |
具备 |
8 |
手指伸展训练:特殊定制的手指用具和腕部辅助用具,逐渐递增阻力,训练患者手指的伸展功能。 |
具备 |
9 |
手指对称位训练:对称位抓握,逐渐递增阻力,训练四指的屈伸和肌力。 |
具备 |
10 |
手掌抓握训练:抓握不同直径的圆柱体,增强手部的抓握能力,同时逐渐递增阻力,训练患者的抓握能力和腕部的屈伸能力。 |
具备 |
11 |
拇指力量训练:逐渐递增阻力,和对拇指的牵拉,训练拇指的力量和活动度。 |
具备 |
12 |
手指抓握训练:五指抓握特殊定制圆球,逐渐递增阻力,训练患者的握力和腕部旋转能力(平转)。 |
具备 |
13 |
手柄提升训练:不同的手握装置,逐渐递增阻力,训练患者的手部垂直拉力(提力)。 |
具备 |
14 |
腕关节尺偏桡偏训练:特殊固定装置,逐渐递增阻力,训练患者的尺骨、桡骨活动度以及腕部的上下翻训练。 |
具备 |
包编号13 下肢脚踏运动控制系统技术参数要求 |
序号 |
技术项目 |
技术要求 |
基本训练器 |
1 |
可以同步训练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周围的全部腿部伸肌。 |
具备 |
2 |
含有运动限制器和腰椎保护垫,砝码之间有特殊的降噪设备。 |
具备 |
3 |
最佳的低位使用,特别适用于膝、髋关节损伤患者,容易开始的初始位。 |
具备 |
4 |
气动的辅助靠背可由座位调节到平躺位,角度可调的脚踏板。 |
具备 |
5 |
配重重量:≥150Kg |
具备 |
6 |
踏板调整 |
具备 |
7 |
靠背调节:无级调节 |
具备 |
8 |
倾斜角度:≥80° |
具备 |
9 |
肩垫调整 |
具备 |
运动反馈训练系统 |
10 |
通过此训练系统,管理和控制不同训练者的训练计划,对特定的训练任务,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同时适时反馈并调取治疗方案,并进行存储。 |
具备 |
11 |
可以对用户信息进行新建、修改、选择,可以进行训练历史查询。 |
具备 |
12 |
可以对训练报告进行打印 |
具备 |
13 |
训练项目不少于8个,可以对不同训练项目进行不同的时间调整,可以对选定的训练项目进行删减。 |
具备 |
14 |
在训练项目进行时,要求有倒计时、得分、运动范围等参数显示。 |
具备 |
15 |
训练开始前,需要进行运动范围测试。 |
具备 |